Skip to main content

前期

第一期計畫

在經過與政治大學多次的討論,於2014年底,

教育部委託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

開始執行「原住民族語維基百科」的建置計畫。

政大原民中心與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WMTW)合作,

將先前計畫內的6族擴展為全國16族原住民族,

為各族建立維基孵育場並開始於維基孵育場撰寫條目。

政大原民中心黃季平老師介紹「族語維基百科建置計畫」理念與工作事項。

2015年6月30日,政大原民中心為執行原住民族語維基百科建置計畫

於政大研究暨創新育成總中心舉辦維基百科建置計畫助理研習會

邀請中華民國維基媒體協會祕書長Reke擔任講師,

講授族語維基孵育場的基本介面與編寫方式。

13名與會的各族助理是目前就讀於政大、世新和台大的原住民族學生

(包括賽夏族、卑南族、布農族等8族)。

助理研習會舉辦地點

第一期持續推動

透過各族的「寫作團隊」與「維基助理」互相配合,一同完成族語維基百科的建置計畫。

在設定各族召集人號召寫作團隊

並與本族青年所擔任的維基助理互相配合,

舉辦工作坊、定期聚會的經營模式之下,

目前16族在維基百科孵育場內的條目數量,

截至2017年9月底統計為止,已達8,697條條目。

與2016年3月份所統計的1,028條條目相比,可說是大幅度地成長。

 

泰雅語在2016年7月、撒奇萊雅語在2017年1月,以及阿美語在2017年8月也已分別進入孵育場活躍名單之內。

進入孵育場活躍名單並不是一朝一夕即可達成,也不是免死金牌能夠永遠維持下去。

由於活躍名單同時間只有8個名額,因此若無法保持每個月至少3人、每人至少10筆以上的編輯群和次數,就算進入活躍名單,也有可能隨時被其他語言擠下。

2017年孵育場活躍名單只有8個名額,若不能保持每月上線與編輯的活躍度,可能隨時被其他語言擠下。

 

除了孵育場的經營之外,不只是條目內容,在維基百科網站上所有可以看得見的功能、版面說明與使用按鍵等,也必須是全族語的環境。此項「維基百科介面族語化」的工作,是族語版維基百科正式上線的必要條件之一。

進入活躍名單的語言,便曾一度以介面翻譯不足為理由,掉出活躍名單之外。

對此,政大原民中心採用單詞表的解決方式,也就是事先將翻譯網中常見的專業詞彙整理成一份對照表,優先進行翻譯。之後利用電腦操作,將已翻譯成族語的單詞「代入」必須整句翻譯的句子中,再由族語譯者確認、梳理句子的文法。

延伸閱讀:

因在執行過程中,各族孵育場寫手面對撰寫百科條目、新創詞,操作上較不熟悉與詞彙尚不穩定。

為了鼓勵各族孵育場寫手多使用、練習條目撰寫,仿照族語朗讀文章建置的模式,設置了台灣原住民族語維基百科專屬平台

將網站做為一個統合的資料庫場域,設置條目導入功能將孵育場中所撰寫的優良條目移至專屬網站中,提供族人查詢使用。

一期執行成果

截至2017年12月,族語維基百科專屬網站已建置了1,430條目。族人撰寫維基百科條目逐漸趨近穩定,已能書寫出困難且篇幅較長的條目,條目主題多元,並開始主動撰寫條目

在執行本案前,僅有6個孵育場,其中孵育場的貢獻者完成185條條目(阿美語14條、噶瑪蘭語4條、鄒語102 條,賽德克/太魯閣語64條,泰雅語1條、邵語0 條)。

截至106年12月18日為止,據15個維基孵育場條目的統計數據,孵育場貢獻者完成條目數量最多為撒奇萊雅語2,724條,次之為泰雅語2,628條,再次之為賽德克語/太魯閣語1,445條。

16族的語言孵育已有3種語言(泰雅語、撒奇萊雅語、阿美語)分別進入維基孵育場活躍名單。

 

2017/11/10辦理教育部原住民族語維基百科建置計畫成果發表記者會。

為了讓與會者瞭解目前維基百科的語言孵育過程,

政大原民中心準備了一支短片,

介紹計畫執行期間之心路歷程與各族寫手積極投入實況、經驗等。

短片使用卡通手法,輕鬆而清楚,

引起了現場與會者的興趣,也廣受各界好評。

 

為了讓來賓更清楚瞭解目前維基孵育場的孵育成果,以目前完成編寫最多條目的撒奇萊雅語,

向大家展示撒奇萊雅族重要人物條目帝瓦伊撒耘以及國際知名藝人條目劉德華

體現族語維基百科的專業性與時事性,使族語使用能更多元、更貼近現代,

最後再以撒奇萊雅語增添了新條目教育部見證了族語維基百科歷史上的一刻。

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教育部 終身教育司 國語會專案辦公室主任 吳中益

以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一個語言要存活下來有兩個關鍵:生活化、現代化。

舉例來說:「使用悠遊卡搭乘捷運或到便利超商購買商品」,如此貼近生活又現代化的句子,

當你沒辦法用自身或本土的語言、文字來陳述眼前所發生的事實的時候,

事情就沒辦法被記下來或保留下來、無法被使用,

最後的結果就是語言的消失。

黃季平

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黃季平

全國上下大力推動的 「族語」,是作文領域的族語,在抒情與敘事。

事實上「族語」發展的程度,包括其詞彙與習慣表達的句型,都「尚未達到」論文領域的「階段」。

族語維基百科的撰寫行動,不單單是表面上的撰寫者及其年齡層的人事,

其實包含族語改造在內的語言問題。

族語不是「神話與傳說」的傳統語言而已,

更是「你好嗎,老師」這種新生活的詞彙與表達方式。

區分「作文族語」與「論文族語」,有助於我們對待「族語發展」的思考與行動。

教育部 終身教育司 助理編輯 蔡惠霞

推動族語文字化工作,可貴在族人書寫自決覺醒,

最欣慰在具有族語書寫能力者已由被動轉為主動,

年輕人透過網路平台接觸族語、文化,

老者透過族語書寫將文化記錄傳承。

如果說語言文化字是語言活化的重要途徑,

那透過族語維基百科進行即時寫作,應該就是深化語言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