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語
2010年,政大原民中心透過教育部補助辦理本國語文教育活動,
辦理「原住民族語詞條寫作研習活動」,
運用MediaWiki軟體建立一個伺服器系統,
以數種原住民語為對象撰寫詞條,阿美語也是其中之一。
這項活動不只是培訓原住民族語言人才,提升原住民族的族語寫作能力,
對阿美語來說也是族語維基的前哨站。
翻譯模式
阿美語孵育場採用翻譯模式,召集人為朱清義老師,
工作坊的寫作團隊均為阿美族語言永續發展學會成員,
緊緊相連的團隊默契與寫作力,實非他族可及。
阿美語維基孵育場寫作,以翻譯台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為主,
再由維基助理統一更新至孵育場。
進出活躍名單
阿美語召集人朱清義徵集的寫手較多,
雖不擅操作孵育場,然條目產出的方式快,
再由原民中心的協助將條目分次放入孵育場,效果頗佳,
2017年8月終讓阿美語首次進入活躍名單。
然而2018年1月,阿美語維基孵育場因寫手不再書寫條目,
青年也沒有足夠的族語能力補充內容,即從活躍名單被移除。
重回活躍名單
2021年7月,原民中心在新北市族語教師線上研習營中分享族語維基計畫,
會後參與研習的劉秀霞主動表示會與老師一起繼續此計畫,
之後便由她負責召集「線上聚會」。
雖時逢疫情嚴竣,但每週的線上聚會很有效果,
他們除分配條目、各自書寫,更於聚會時討論用詞,
終至2021年9月回歸活躍名單。
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幾個同學一起寫作,加上蔡教授二人,共五人。由於當時大家也同時趕著自己的論文並沒有太多時間去編寫維基,卻在2021年5月7日收到「阿美族被剔除活躍名單」的訊息。
寒假時,新北市原資中心都會舉辦教學相關的研習活動,剛好邀請到政大原住民族研究中心的黃主任季平、佩珍和芳妤兩名助理,主題介紹維基百科及線上族語E樂園的使用,這時我鼓起了勇氣再次和助理佩珍聯繫,並在Line群組招兵買馬。
這次人員增加了專職族語老師、牧師、語推人員及工程師,包括教授在內,共有14人,先把目標和大家分享,就是要讓阿美語維基推上架,大家產生了共識之後,便開始寫作之路。
翻譯問題
許多不同國家型態,例如聯邦、共和國、君主立憲……不一而足。又如政治體制有國王和皇帝,這如何區分,在阿美族語聖經有Honti一字,是皇帝的音譯,君主或元首有阿美族語,但國王就找不到相對應的詞字,只好譯成Honti。由於兩種語言的差異,譯文與原文在語法結構上不可能完全對等,翻譯時需轉換詞類,才能使譯文通順自然。
因此,先把所有與政治和制度相關的字詞列表翻成阿美語,以後遇到相關詞彙就參考先前建立的詞彙表,譯文就會前後一致,給讀者正確的信息。
雖然是參考中文文章,但是,任何兩種語言是不可能完全相對應,中文和阿美語的句子結構完全相反,對其主語、謂語、賓語和補語等的內部結構和語義,加以具體分析,再參考日文、英文的維基百科,才能抓住原文想要表達的知識。
正確把握句子的意義,傳遞真實的信息給讀者,這是沒得商量的堅持。也因此必須大量生產新的現代詞彙,才能補充其內涵。
維基百科有很多現代知識是傳統阿美族社會所沒有的,因此就會欠缺相關的現代用語,若遇到就要創新的字詞。
翻譯是要忠實表達原文所指涉的事物,如果詞不達意,就會誤導讀者。因此,阿美語維基編寫小組制訂了一些翻譯創新詞的原則,作為參考依據,也可避免同一詞產生相反的翻譯。
成功上線
阿美語從2010年初次嘗試在獨立機器上編寫百科條目、
2015年正式在維基官方網站建立阿美語孵育場,
到2021年10月29日與排灣語同時正式上線加入維基百科,
成為台灣第四、五個以台灣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的維基百科。
過去的6年空轉期,讓我們去反思、沉澱,
致命的停滯不只是因那些評論、批評或怠惰,
而是失去了敢於突破和充滿文化想像力的思維。
阿美族仍然掌控絕對的話語權,不再迷信那單一的華語文化,
開始追尋具有強大凝聚力內涵的自己的「民族文化」。
那接下來我們該如何做?
繼續當觀眾,當個評論員,
還是站出去承擔我們對民族的使命感,
開始說我們的故事、編寫我們的文化。